【教師編制】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證明你一點兒也不比別人差 |
作者:登峰教育 發布日期:2016-10-6 9:47:26 瀏覽次數: 下載地址:點擊下載 |
一、單項選擇題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說明了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是( )
A.教育 B.環境
C.主觀能動性 D.遺傳素質
2.西漢初期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體現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歷史性
C.相對獨立性 D.繼承性
3.被世人譽為“幼兒教育之父”的是( )
A.蒙臺梭利 B.柏拉圖
C.洛克 D.福祿貝爾
4.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說出小刀的用處,是為了訓練學生的( )
A.線性思維 B.邏輯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5.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是( )
A.經驗+反思=成長 B.知識+能力=成長
C.知識+反思=成長 D.經驗+能力=成長
二、多項選擇題
1.物理老師在講浮力時,用一盆水、一木塊和一鐵塊,當鐵塊放入水盆時沉下去,木塊放入水盆時浮上來。老師重復演示和講解這一現象。這一教學案例用到的教學方法有( )
A.講授法 B.演示法
C.實驗法 D.參觀法
2.以下有關班級授課制的評價,正確的是( )
A.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B.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效率
C.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D.有利于因材施教
3.班主任工作評價的內容主要有( )
A.班主任素質 B.班級組織與管理
C.教學活動評價 D.班級工作績效
4.以下現象可以在教學中促進正遷移發生的是( )
A.突出不同學習情境中的相同要素,促進學生對教學知識產生正遷移
B.抓住關鍵概念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對相近概念的理解
C.改革教學方法,為學生知識的正遷移創造條件
D.通過反饋和歸因控制等方式使學生形成關于學習和學校的積極態度
5.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的方法有( )
A.讓學生每天記學習日記 B.向學生提供練習與反饋的機會
C.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質疑 D.指導學生監控、評估自己的理解能力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社會環境是人發展的外部條件,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如機遇、條件和對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則直”及“孟母三遷”的故事,都說明了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2.B【解析】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時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歷史形態、特征。西漢的文教政策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體現了教育的歷史性。
3.D【解析】1837年,福祿貝爾在德國勃蘭根堡開辦了一所招收1~7歲兒童的教育機構,1840年命名為幼兒園。福祿貝爾被譽為“幼兒教育之父”。
4.C【解析】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分散思維、輻射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朝著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發散思維的過程是從給予的信息中產生多種信息的過程。
5.A【解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二、多項選擇題
1.AB【解析】題干中的“演示”和“講解”表明該物理老師對講授法和演示法的運用。實驗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進行獨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現象產生變化,從而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培養學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方法。顯然,題干中并未體現這一方法。
2.ABC【解析】“不利于因材施教”是班級授課制的缺點之一。
3.ABD【解析】班主任工作評價的內容主要有班主任素質、班級組織和班級工作績效。
4.ABCD【解析】要在教學中促進正遷移的發生從而帶動更好的學習,就要遵循以下幾點:(1)突出不同學習情境中的相同要素,促進學生對教學知識產生正遷移;(2)抓住關鍵概念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對相近概念的理解;(3)改革教學方法,為學生知識的正遷移創造條件;(4)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于知識的正遷移;(5)通過反饋和歸因控制等方式使學生形成關于學習和學校的積極態度。
5.ABCD【解析】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的方法有:(1)讓學生每天記學習日記。(2)增強學生對他人及自己認識過程的意識。(3)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質疑。(4)指導學生監控、評估自己的理解能力。(5)向學生提供練習與反饋的機會。(6)要求學生意識到與學習效果有關的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是:①所學材料的性質特點;②學習者當前的知識與技能水平;③學習者當前的心理狀態;④檢驗學習效果的標準與形式。(7)指導學生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