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的特點 |
作者:登峰教育 發布日期:2017-9-25 14:13:11 瀏覽次數: 下載地址:點擊下載 |
什么是學前兒童想象的特點呢?它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常常借助于我們所學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建構在龐大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通?偨Y來說就是三個點,無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發展;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創造想象開始發展以及幼兒想象的夸張性。
首先,無意想象的目的性并不是很明確。這個目的性不是很明確在于幼兒在想象的過程當中往往是先行動后去想他在做什么,例如,我們說孩子在進行活動之前,我們問他你想接下來玩什么,想畫什么,他可能回答不出來,而是只有當他真正的將玩具拿到手之后,他才會說,比如拿一個木棍當成指揮棒,說自己是一個指揮家,這代表著想象的目的是并不明確的,并沒有自己的一個計劃,往往是受到外界刺激。幼兒想象的主題是不穩定的,可能孩子正在進行一個想象,比如正在玩扮演醫生的游戲,可能看到別的小朋友在旁邊玩扮演搬運工的游戲,他就會跑過去一起玩這個搬運工的游戲。所以主題不穩定指的是,孩子在進行想象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
其次在創造想象開始發展的過程中,從內容上可以將想象分為四種類型:經驗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以及擬人性想象。那么經驗性想象指的就是幼兒想象的時候,運用到了他的個人生活經驗和以往感受過經歷過的活動,比如問小朋友們什么是夏天,他們會說:“小朋友們吃著雪糕,在游泳池里游泳。”這就是由于他有過對于夏天的感受,對于夏天的一個經歷,所以他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一種想象和理解。那么在幼兒的擬人化想象中,我們常會看到,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經常會把太陽填上鼻子眼睛嘴巴,一朵小花,幼兒也會加上相應的睫毛,也就是說,幼兒往往會把一個無生命的事物進行擬人化,把他當做鮮活的,有生命的,有情感的事物來進行描繪,這就是他在想象過程中擬人化的一種表現。
最后想象的夸張性是指由于幼兒知識經驗儲備較少,缺乏想象的材料與技巧,而常常將現實與想象混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經驗的增加,想象的合理性、現實性會逐步提高。幼兒喜歡夸大事物的某個部分、某種特征或使用夸張的語言。幼兒喜歡童話故事就是因為童話內容的夸張性。另外,幼兒容易把想象的東西當成現實的東西,將自己的想象看作是真實的事,把自己強烈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是已有的東西,把自己希望發生的事情當做是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訴說。所以針對這一現象,成人要做好疏導并耐心的指導幼兒,幫助幼兒分清想象與現實。那么幼兒真的會想象現實一直分不清楚么,答案是否定的,一定能夠分清,那么他為什么不愿意分清呢?比如在娃娃家中你問他這個小妹妹是真的生病了嗎?他會說不是的,他是在假裝生病。只有小班的孩子會當真,這就是受到了情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