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招結構化之幼兒說謊行為的應對 |
作者:登峰教育 發布日期:2017-6-5 9:19:49 瀏覽次數: 下載地址:點擊下載 |
在幼兒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考試中,說謊行為是經常會考查到的題目。所以,為了幫助考生有效應對此類問題,在接下來的介紹中,針對幼兒的說謊問題進行細致分析。
1.幼兒說謊的表現形式
幼兒說謊分為三種形式,一種是只承認一部分錯誤,逃避責任。例如,小明打了小紅,但是當老師要懲罰小明時,小明說只是罵了小紅,并沒有打她。另一種是推卸責任,例如兩個幼兒玩玩具,小明把玩具弄壞,不承認,說是小紅弄壞的,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拒不承認。還有一種是拒不承認,例如幼兒打碎花瓶,媽媽懲罰時,不承認錯誤。
2.幼兒說謊的原因
幼兒的思維、價值觀等各方面發展不夠健全,之所以會出現說謊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想象與現實混合。幼兒往往為了滿足某種生理需求,將現實和愿望進行混合,將沒有發生的事情想象成發生在自己身上。比如有的幼兒沒有去過動物園,但是又非常想去,所以當老師在介紹動物園時,幼兒就會說自己去過,還會表達自己動物園道德感受,其實這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不能簡單歸納為幼兒的品德有問題。
第二,逃避家長和老師的懲罰。當幼兒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當的,就會為了逃避責任,而選擇說謊。比如幼兒弄壞東西,或者打了同學之后,在老師和家長詢問時,就會選擇說謊。
第三,理解性心理錯覺。幼兒由于年齡限制,往往因為認識不足,產生心理錯覺,用想象的情節代替記憶不確切的情節,于是出現了說謊現象。
第四,虛榮心在作祟。有的幼兒說謊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比如謊稱自己的父母是警察、教師、律師,明明自己家里沒有的玩具,卻對小朋友和老師說自己家有很多的玩具等。
3.解決策略
針對幼兒的問題教師不能以謾罵、批評為主,應該采用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第一,對于只承認一部分錯誤的幼兒而言,老師應該引導幼兒主動承認錯誤,向對方賠禮道歉,不宜在孩子承認錯誤后繼續指責、批評和懲罰;
第二,對于推卸責任的幼兒而言,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品德的養成,鼓勵孩子承認錯誤、誠實表達,杜絕打罵、體罰性行為;
第三,對于拒不承認錯誤的幼兒而言,老師和家長應該善于傾聽,耐心引導幼兒,多寬容和理解所犯幼兒的錯誤,原諒幼兒的非主觀破壞性行為。
總之,對待孩子的說謊問題,家長和老師不能以打罵為主,應該全方面客觀地看待,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