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結構與形成過程 |
作者:登峰教育 發布日期:2017-5-8 9:00:56 瀏覽次數: 下載地址:點擊下載 |
品德的結構與形成過程作為教師考試的必考考點,能否準確把握該知識點關系到考生最后考試的得分情況;同時,該知識點也是同學們最易考知識點。
一、品德的心理結構
品德道德主要是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四種心理成分構成。
1、道德認識
概念:道德認識是人們對道德規范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指一個人面對矛盾沖突的情景能自覺地知道是非善惡,進而能就行動作出縝密的選擇。
例子:知道尊老愛幼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2、道德情感
概念: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出現的一種內心體驗。一般地說,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或者是他人、個人的行為,凡符合自己的認識或自己所維護的道德觀念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否則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例子:看到在公交車上有人不給老人讓座,感覺很氣憤。
3、道德意志
概念: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為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恒心。意志行動包括:頭腦中產生各種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預測各種行動方案的結果;衡量行動后的利弊得失;按自己的決定行動;現實生活中結果的出現;接受行為結果的反饋;反饋影響心理結構。
例子:坐公交給老人讓座,自己站著累,可自己不給老人讓座,老人可能會摔倒甚至送去醫院,應該克服疲憊給老人讓座。
4、道德行為
概念:道德行為是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推動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一定道德意義的實際行為。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例子:看一個學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認識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二、品德形成的一般過程
1、依從
概念:依從包括從眾和服從兩種。
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而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如,對某熱門品牌口紅缺乏具體認識,而跟風去買。
服從是指在權威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如在老師的命令之下,戴上紅領巾參與升旗。
特點: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性
2、認同
概念: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如,看到升旗助手戴著紅領巾升國旗,小明自覺也戴上紅領巾參與升旗儀式。
特點:自覺性、主動性、穩定性
3、內化
概念: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如,明白國旗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我們應該給予尊重,所以要帶紅領巾參與升旗儀式。